俄乌战争持续不断,西方记者曾冒着战火,在乌克兰的街头展开采访,目的是了解当地民众对普京的看法。这类采访显然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。由于双方正处于激烈交战状态,绝大多数乌克兰百姓对普京的评价自然不会乐观。西方媒体正借助这种采访,进一步打击普京的国际形象,塑造其负面形象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这次本看似稳操胜券的采访中,竟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。记者在街头拦下两位年迈的老妇人,询问她们如何看待普京。令记者措手不及的是,其中一位老妇人神情庄重地回答:“我认为他就像是上帝一样的存在。”这番话让记者一时间无言以对,只能无奈地望向摄像机,似乎在寻求支援。尴尬过后,记者试图质问:“你们喜欢普京,但他却向你们发射导弹。”令人震惊的是,老妇人随即回应:“普京有权这么做,因为他是上帝的使者,他在为乌克兰清洗罪孽。”
在采访过程中,这位老妇人还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了批评。她认为,自从泽连斯基上台以来,乌克兰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。接连出台的政策让百姓难以适应,仿佛一步步将国家拖向毁灭的深渊。如今,战争的无望更加加剧了民众对泽连斯基的失望与绝望。虽然乌克兰被战争的狂热笼罩,但仍有不少普通民众反对泽连斯基的激进抗俄立场,认为这是一种自杀式的策略。因为对于乌克兰的平民而言,这场冲突并没有带来丝毫好处。
展开剩余86%大量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被政府强制征召入伍,战场上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死亡的命运。即使最终获胜,乌克兰也难以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。在大国博弈中,乌克兰只是一枚被操控的棋子,命运从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泽连斯基如今的激烈对抗,实际上是在把普通百姓的生命当成赌注。正因如此,乌克兰民间充斥着对政府的抱怨和不满。然而,这些声音往往被西方媒体有意掩盖。尽管如此,乌克兰民众对泽连斯基的失望和不满却与日俱增。
甚至有前乌克兰总理公开表示:“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救了顿巴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,普京下的命令是正确的。”一部分乌克兰民众因担心被迫害而不敢公开表达对战争的看法。2021年,乌克兰曾进行匿名民意调查,结果显示超过半数民众认为,俄乌本是一家,不该卷入战争。这说明许多乌克兰人对普京的憎恨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深重。
2020年,当地电视台的一次投票显示,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普京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。2021年,在乌克兰总统候选人的民间支持度调查中,更令人震惊的是普京成为支持率最高的人选之一。虽然他并未真正参与竞选,但这一现象侧面反映了部分乌克兰人对普京的复杂情感——不仅不憎恨他,有时甚至期望普京能成为乌克兰的领导者。也许普京并非完美的领导人,但相比那些选择投降、依赖西方的买办政府,他已是相当出色的总统。
随着战争不断升级,乌克兰人对普京的敌意逐渐加深,越来越多人成为反俄阵营一员。这是战争的必然产物,也是俄乌双方悲剧的体现。战争本可避免,但种种因素使双方最终走上了不可回头的道路。乌克兰人对普京的爱恨交织,实际上反映的是他们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复杂感情。
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极为复杂。很多人认为两国本应是一家,乌克兰只是从俄罗斯分裂出来的国家。然而,历史远比表面认知复杂。两国有共同的祖先,但各自历史截然不同。俄罗斯往往被视作征服者,而乌克兰则多次成为被征服者。1480年,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,俄国获得独立,随后诞生了沙皇俄国。但这段辉煌历史并未涵盖乌克兰,因为自1385年起,乌克兰大部分地区被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占领。波兰对乌克兰实行严苛统治,迫使当地人改信天主教。
直到1648年,乌克兰人忍无可忍,发动起义反抗波兰统治。但屡遭挫败的他们,最终寻求沙皇俄国保护。1654年,乌克兰归附沙皇俄国,随后爆发俄波战争。战争直到1667年结束,结果是乌克兰土地被俄波两国瓜分。这一结果令乌克兰人倍感失望,为了独立反而被大国分割。1795年,沙俄彻底征服波兰,乌克兰剩余领土也落入沙俄手中。沙俄灭亡后,乌克兰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。直到苏联时期,乌克兰领土才得以统一,成为苏联的一部分。
纵观历史,表面上看,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一家人,但双方关系极不平等。乌克兰人难以将俄罗斯视为真正的朋友。相反,他们对俄罗斯怀有戒心,因俄罗斯数度成为乌克兰亡国的元凶。且由于历次被分割与占领,乌克兰的民族凝聚力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弱,认同俄罗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。因此,苏联解体后,两国关系迅速恶化。
更糟糕的是,西方趁机插手。乌克兰与俄罗斯决裂,对西方极为有利。苏联解体后,西方不断鼓励乌克兰对抗俄罗斯,向其推销自由民主的理念。乌克兰在美国的甜言蜜语中,忘记了自己的历史痛苦。结果是政治体系崩溃,经济被少数寡头垄断,国家沦为西方的政治工具。俄罗斯也经历类似困境,但普京上台后采取多项措施遏制寡头势力,艰难守住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。尽管挑战重重,俄罗斯依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。
相比之下,乌克兰前景暗淡。泽连斯基之前,乌克兰历经多位总统,但换人如换汤药,政客多为寡头背景,将国家当成私利工具,令民众愈发绝望。正因如此,部分人甚至希望普京成为乌克兰总统,认为至少他能拯救国家。这种期待也促成了泽连斯基的崛起。尽管他曾是个喜剧演员,毫无政治经验,却因荧幕形象赢得了民众的支持。民众误以为他的影视角色代表真实人格,相信这位无寡头背景的总统能带来变革。
然而,事实很快揭示了残酷现实。上任后,泽连斯基无视紧张局势,持续对抗俄罗斯,且与西方联系日益紧密。普京被乌克兰媒体塑造成最大反派,西方宣传效果显著。乌克兰人对普京的态度复杂,他们渴望有像普京这样的领导人拯救国家。同时,普京密切关注乌局势,乌克兰亲西方的倾向对俄罗斯极为不利。西方对俄实施严密封锁,若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,俄境内威胁将骤增。形势逼迫俄罗斯主动出击,战争由此爆发。
不过,战争至今未见明显赢家。西方对乌局势冷眼旁观,鼓励乌克兰士兵赴前线送命,而自己则暗中谋取利益。战争结束后,乌克兰的生死存亡并非西方所关心。俄罗斯同样艰难,这场战争暴露了其军事短板,未来国际地位和普京威信都将受挫。俄乌战争没有真正赢家,最大输家是无数无辜的乌克兰平民。
事实上,战争前乌克兰民生已十分艰难。调查显示,人口稀少的乌克兰有4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,22%的儿童营养不良。2021年面临粮食危机的人口超过千万。讽刺的是,乌克兰本是粮食大国,但寡头掌控经济,大量粮食被出口换取美元。战争爆发后,粮食供应更为紧张,许多家庭难以获得基本食物。物价飙升,乌克兰人不得不依靠廉价通心粉填饱肚子,但连这种简单食物的价格也水涨船高。若状况继续恶化,乌克兰人将何以为生?
更让人忧虑的是,前线战火近在咫尺,乌克兰国防部多次发布征兵令,甚至明确表示不限制年龄,这意味着未来或将出现大量“童子兵”,本应是国家未来的年轻生命,却被迫走向战场,命运异常凄惨。乌克兰的未来似乎充满绝望,大国角力和寡头盘剥已耗尽这个国家最后的生机。
乌克兰民众对普京可能怀有深深的怨恨,但更多的是麻木和无奈。许多人明白,普京并非他们所有苦难的根源。没有普京,战争依旧会爆发;没有普京,乌克兰依旧可能陷入深渊。一些错误的选择并非出自普京。国家的堡垒始终是从内部崩溃的。曾几何时,乌克兰握有不错的牌面,但如今,只剩下满手的血泪。乌克兰的悲剧不仅从战争爆发时开始,而是在数十年前选择割舍自身利益、迎合西方时已埋下伏笔。
---
参考资料:
澎湃新闻《乌克兰居民当街哭诉,我们能去哪里?》
新华社《新华社六评俄乌战争》
本文由“文史江山”原创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,侵权必究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好配资-股指配资开户-公司配资-股票办理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